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炎,患者通常在新生兒或幼兒期便會發生皮膚變化,通常50%的患者在一歲前便會有皮膚的症狀,而這種皮膚病的患者約有 80%會逐漸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等其他過敏症狀,而家族的其他成員也常有類似過敏的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症狀就是「癢」和「皮膚敏感」,這種癢尤其在傍晚到晚上會更加嚴重。由於劇癢難忍,患者開始搔抓而破皮、出血甚至導致細菌感染。疹子主要 分布在頭、頸部或四肢伸側處。等到年紀較大後,會呈現較多慢性的皮膚症狀如很明顯一條一條粗糙的皮膚紋路或黑色素的沉澱,而這時則主要分布在四肢彎曲及身 體皺折處。50%患者到了二歲以後可逐漸減輕,而絕大部分到了青春期會幾乎痊癒只留下容易發癢及過敏的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極易發癢及產生皮膚癢疹,因此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便是預防癢感及產生過度皮膚敏感:

1.溫度、季節

熱、 溫度變化大或出汗都會加重癢感,因此在夏天儘量避免日曬或劇烈運動,且應待在有冷氣空調的室內。到了秋冬之際溫度下降會造成皮膚更加乾燥,加重皮膚乾癢的 感覺,所以平時至少在洗完澡後及早晨起床後要全身擦拭專用乳液以預防癢感,必要時可在乳液擦拭完後再局部塗抹外用藥膏。

2.沐浴、清潔

使用太熱的水或鹼性肥皂清潔身體都極易使身體變得太乾燥而更加容易發癢,洗澡時可用不含皂鹼之洗劑以減少清潔時皮膚的水分散失。

3.環境

在較髒的環境下容易刺激發癢,尤其對於灰塵或塵螨過多的物品,如羽毛、棉花枕頭,尼絨、羊毛或寵物的毛、或地毯製品都應儘量避免接觸。

4.注意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由於經常搔抓出傷口所以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如,單純疱疹等)感染,相對的這些感染亦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因此一旦產生傷口必須特別小心處理以避免嚴重性的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在青春期緩和之前一定會起伏不定,應該選擇一位固定的 皮膚科 醫師讓醫生熟悉患者的病情並做長期的追蹤治療。


治療:

ㄧ、「止癢」是第一要素,對於異位性皮膚炎而言口服抗組織胺即可達到相當好的止癢效果。病童在病情惡化時如果可以按時吃藥大都可達到良好的控制,若同時有細菌感染時就必須加上口服抗生素。

二、外用藥膏的治療

當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必須以類固醇製劑來擦拭皮膚才能達到較好的控制,但須注意的是病童可能需要長時間的藥膏擦拭而身體各部位的吸收力不同,自然所需藥的強度也就不同,所以搭配乳液的使用才能進一步的預防類固醇外用製劑可能對病人皮膚造成的不良影響。

. 配合活體益生菌的服用

15歲以前.只要找到適當的益生菌種. 連續服用6個月至一年. 就有可能轉換體質徹底解決這個疾病了(必須依照體重計算所需益生菌的劑量. 只要在1個月後出現效果. 就可斷定是適合的菌種. 服用1年後即可停止服用. 多數可以斷根.是目前最新的治療方法. 但多數 皮膚科 醫師經驗不足. 所以此法並不普及. 在治療期間也必須搭配專用乳液甚至沐浴油. 只要醫師有耐性和細心.都可以和家長一起戰勝這個疾病的

 

摘至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2020101336

arrow
arrow

    Bioemsan 碧薾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